当无人机蜂群呼啸着实施饱和打击,激光武器瞬间击落来袭目标,智能指挥系统实时调度陆海空作战单元 —— 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内蒙古试验场上演的无人与反无人作战体系攻防演练现场。这场以 “边境要地夺控” 为背景的实战化演示,通过 “透察、智筹、破袭、瞰击、清除、拒止” 六大环节,全景呈现了我国在无人作战与反无人机领域的一体化能力,展现了从 “发现目标” 到 “精准摧毁” 再到 “严密防御” 的全链条作战闭环。
透察:构建全维度情报侦察网
现代战争的胜负,往往始于 “看得清”。在 “透察” 环节,一套融合天基、空基、地基的多维度侦察体系率先启动: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BZK-005E 爬升至万米高空,搭载的光电吊舱与 SAR 雷达可穿透云雾,对数百公里外的目标实施 24 小时不间断监控;地面侦察车抵近前沿,配合电子侦察设备捕捉敌方电磁信号;卫星遥感数据实时汇入指挥系统,形成全域战场态势图。
“BZK-005E 就像‘空中预警机’,载荷能力达数百公斤,能根据任务灵活搭载通信中继、电子对抗等设备,实现‘一键起降’和自主规避。” 兵器工业集团专家贲驰介绍,这款无人机可独立执行战役级情报侦察任务,为后续作战提供 “千里眼” 支持。通过多源情报融合分析,敌方阵地部署、火力点分布等关键信息被瞬间锁定,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
展开剩余66%智筹:智能指挥让 “万人一杆枪”
获取情报只是第一步,如何高效调度作战单元才是关键。在 “智筹” 环节,一套智能网联指控系统成为 “战场大脑”:它快速解析敌方态势,自动生成作战方案,将打击任务精准分配至无人机、无人车、炮兵等不同单元,并实时监控各节点执行进度。
“这套系统能实现旅级有人 - 无人协同作战,就像‘万人一杆枪’,让分散的装备形成合力。” 贲驰解释,系统可接入雷达、无人机、地面部队等多类装备数据,通过算法优化火力分配,比如在发现敌方防空雷达后,会自动指派反辐射巡飞弹优先打击,同时调度察打无人机压制周边火力点,确保作战链路无死角。
破袭与瞰击:无人之 “矛” 的精准打击链
演练进入 “破袭” 环节,无人作战装备的锋芒尽显。低成本远程巡飞弹率先出动,精准摧毁敌方指挥通信枢纽;待敌方雷达被迫开机搜索时,飞龙 300A 反辐射巡飞弹迅速锁定信号源,以 “隔山打牛” 之势将其摧毁 —— 这款巡飞弹可预设打击频段,专门针对区域级防空雷达等高价值目标,实现 “雷达开机即被摧毁”。
随后的 “瞰击” 环节,更是展现了无人装备的协同打击能力:SR5 火箭炮系统一次性发射数十枚飞龙 60A 组网巡飞弹,这些低速巡飞弹在空中形成 “侦查 - 打击” 网络,有的引导炮兵火力覆盖敌方阵地,有的自主锁定装甲目标实施点杀;车载飞龙 30 巡飞弹系统则一次性释放 32 枚巡飞弹,形成直径数十公里的空中封锁圈,对试图突围的敌方装甲部队实施饱和打击。
“飞龙 60A 与飞龙 60 形成‘高低搭配’:前者低速组网,适合持续侦察与集群作战;后者高速突防,专攻高价值目标。” 贲驰介绍,通过火箭炮发射的巡飞弹可与传统火箭弹协同,既为其提供前方侦察引导,又能直接参与打击,让炮兵部队实现 “侦、指、打、评” 自主闭环。
清除与拒止:从 “饱和打击” 到 “铜墙铁壁”
在 “清除” 环节,轻小型无人机蜂群登场。多架不同构型的无人机组成编队,对敌方营地实施全域侦察,随后精准锁定弹药库、油库等关键目标,以 “蜂群战术” 完成饱和打击,配合地面部队实现要地夺控。
而 “拒止” 环节则展现了反无人机体系的 “铜墙铁壁”:低空监视雷达率先捕捉到敌方来袭无人机群,信息实时传输至防空火控系统;天龙 100 防空导弹升空拦截中远程目标,多管防空高炮织密近程火力网,OW5 激光武器系统则在数秒内击毁低空突防的小型无人机 —— 这款车载激光武器可同时应对多目标,且 “弹药无限”,能持续压制无人机蜂群。
“我们的反无体系是‘软硬结合’的:除了导弹、激光等硬杀伤手段,还有无线电干扰设备,可切断无人机与操控台的通信,让其‘迷路’迫降。” 贲驰表示,这套体系可根据需求灵活配置,从区域级防空到班组级防御均可覆盖,满足多样化作战场景。
此次演练不仅展示了 BZK-005E 无人机、飞龙系列巡飞弹、OW5 激光武器等明星装备,更凸显了 “体系化作战” 的核心思路 —— 通过智能网联将侦察、指挥、打击、防御等环节无缝衔接,让无人装备与传统武器形成 1+1>2 的效能。正如专家所言,这种 “无人与反无人一体、软硬杀伤结合” 的作战体系,正重新定义现代战争的形态,也为我国军贸装备注入了新的竞争力。
发布于:江西省正规股票配资官网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